期刊信息
 

刊名:经营与管理
主办:天津市企业联合会;天津市企业家协会;天津市企业管理培训中心
主管: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ISSN:1003-3475
CN:12-1034/F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143999993801117
被引频次:23502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理论经济
期刊热词:
企业,企业管理,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影响因素,经济发展,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家,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河西刘萨诃佛教文化资源及其经营发展策略

来源:经营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10: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刘萨诃生平概述 刘萨诃是活动于东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记载他的籍贯、名号、事迹及传说的佛典和史籍很多,主要集中在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唐释道宣《续高僧传

一、刘萨诃生平概述

刘萨诃是活动于东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记载他的籍贯、名号、事迹及传说的佛典和史籍很多,主要集中在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广弘明集》《集神州三宝感通录》《释迦方志》《道宣律师感通录》,道世《法苑珠林》,宋释志磬《佛祖统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以及敦煌遗书《刘萨诃和尚因缘记》、莫高窟壁画、武威《凉州御山石佛像因缘记》碑刻等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中。

刘萨诃法号慧达,山西人,出身于稽胡族①。其家巨富,豪奢乡里。本人精通武艺,横行乡里。因一次酒醉暂死,魂神堕入地狱,历种种苦,后为观世音菩萨点化,幡然悔悟,复苏后即发心归佛并出家。出家后精勤修持,并巡游江东,遍礼当时著名的佛塔佛像。于江南拜塔时,感塔基放光,并掘出佛舍利。后西行印度,广参如来及菩萨行处。曾感佛钵显现,使驴耳王的耳朵变回人耳。在其家乡一带,更是行迹神异。据传,白日为众说法,夜则眠宿于蚕茧之中。故当地起塔建寺,塑像供养,并于像旁悬一茧,以表其止处,称其为苏合圣②。

慧达法师一生的弘法活动主要在河西地区。相传他曾于祁连山永昌段内的山麓中修行,其后的云转寺即因此缘由而形成。酒泉一带亦有其开山畅流,拯救水难,留迹山崖的传说。但他在河西的弘法活动中,最著名的还是预言了番禾瑞像的出现。据载,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慧达法师至凉州西170 里的番和县(今甘肃省永昌县),止步驻锡,望御谷山遥礼,弟子莫测其然,法师曰:“此崖当有像现。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1]。过了87年,“至正光初,忽大风雨,雷震山裂,挺出石像。举身丈八,形相端严,惟无有首。登即选石命工,雕镌别头,安讫还落,因遂任之”[1]。北周元年(557),“凉州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彻照幽显。观者异之,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会”[1]。刘萨诃到敦煌后也曾作出过预言,说这里将出现千座佛龛,并“引锡成泉”③。北魏太延二年(436),刘萨诃迁化于酒泉城西,“其骨并碎,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在城西古寺中塑像手上”[1]。初唐时期高僧道宣在其著述中把番禾瑞像的缘由追溯到了过去世迦叶佛时代,而刘萨诃也就成了利宾菩萨的化身[2]。这充分说明刘萨诃在中国佛教史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和享有的崇高地位。

二、河西刘萨诃佛教文化资源及其价值

在古代众多高僧大德中,刘萨诃是唯一目不识丁的和尚;但他却深受民众的喜爱和敬仰,影响十分深远。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末五代的六七百年中,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他的出生地晋陕交界处、黄河两岸一直被人们讲说和传唱着。而在河西走廊,他的传说一直到明清时期还长盛不衰,并留下了诸多遗迹。这些遗迹已然成为可资挖掘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1.炳灵寺石窟第13 龛刘萨诃瑞像

该龛位于炳灵寺石窟下寺窟区下层南段,时代为中晚唐。龛为尖拱形,内雕一立佛,高97 厘米。馒头形磨光高肉髻,无发纹,肉髻与发髻之际有一凸出的大肉髻珠。弯眉,眉骨突起,眼睛细长上翘。鼻翼较宽,厚唇饱满,双耳垂肩,颈部刻有三道凸起的纹饰。面容丰腴,略显臃肿。袒右胸右臂,袈裟从左肩斜向右紧掖入右腑下向后背绕过,胸部袈裟边缘刻三角形波折纹,左臂衣纹为双线阴刻。左臂屈于腹上部,手握衣角。右臂直垂,右手五指并拢,手心向外。双腿直立,双膝以阴刻弧线表示凸出的膝盖。袈裟下缘仅及膝盖以下,内裙衣裾垂至脚面,双脚平行站立于半圆形重瓣仰莲台上。

虽然该龛没有铭文,也没有刻出像莫高窟第231、300 窟等凉州瑞像造型所特有的山峦,但该像的姿势在炳灵寺众多唐代造像中却是独一无二的,其衣饰、姿态也与常见众多的刘萨诃瑞像十分相像的,所以考古工作者认为这身造像属刘萨诃瑞像无疑。[3]

2.古浪石佛瑞像

出土于古浪县城隍庙废墟中,原藏古浪县文化馆[4],现藏甘肃省博物馆。该像为背屏式造像,圆雕。通高92.5 厘米,分台座和背屏两部分。背屏高72 厘米,宽36 厘米,厚8 ~10厘米。背屏中央高浮雕一尊立佛,高48 厘米。肉髻略残,磨光无发纹。面容饱满,眉弯曲,双眼下视,眼角上翘。鼻头略残,嘴略小,嘴唇饱满。双耳较大,垂至肩头。颈粗短,阴刻两道纹饰。头后浅刻圆形头光,头光内残留有朱红色彩。肩宽而平,肩头溜圆。右臂及右胸袒露。右臂紧贴背屏下垂,右小臂残断。袈裟从左肩斜向右下方紧裹右掖。上身衣纹为阴刻平行线。左臂屈肘于胸上部,左手大拇指翘起,余四指紧握折叠的衣角。衣缘刻连续波浪状纹。左腿外侧垂下的衣边呈连续弧状。两腿直立,腿部及两腿间衣纹呈“U”字形。衣裙覆盖脚面,两侧外侈。双脚并列,脚踩圆形仰莲。头光外侧与背屏边缘之间对称各雕一飞天。背屏边缘刻成起伏的山峦,上部正中雕一兽面,中部两侧各雕两个坐于龛内头戴禅帽的禅僧。台座正面两侧浅龛内各雕一跪坐的供养人。两龛之间阴刻铭文7 行。台座两侧面也刻有铭文。背屏侧面靠上部位也各雕一禅僧。背面中下部磨光,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

文章来源:《经营与管理》 网址: http://www.jyygl.cn/qikandaodu/2021/0320/1518.html

上一篇:方正证券经营的结构性特征及业绩分析
下一篇:土地神的地位变迁史

经营与管理投稿 | 经营与管理编辑部| 经营与管理版面费 | 经营与管理论文发表 | 经营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营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